微積分史話 (第 5 頁) 曹亮吉
|
.原載於科學月刊 .作者當時任教於台大數學系 •對外搜尋關鍵字 |
很明顯地,上面這種計算面積的方法也是一種窮盡法,但它和§2中所談的窮盡法卻有些不同。§2的方法,在作第 n+1 階段逼近時,把第 n 階段所得的面積固定不動,再在空隙中填進一些小面積,合起來作為第 n+1 階段的逼近。現在的方法並不把第 n 階段的近似面積固定,而是重新用比較瘦小的矩形和作 n+1 階段的逼近。因為用作逼近的矩形隨時在變動,所以稱為動態窮盡法。這種方法有很多特色: 一、隨著 n 的增加,每個矩形愈變愈瘦,漸漸趨近於線條,而終於能把面積窮盡,直觀上和無窮小方法的看法相當接近。 二、每一階段的逼近有一定的規則可尋,不像傳統的窮盡法要利用所給曲線的特殊性質。 三、每一階段的逼近只用有限個矩形,其面積和理論上可以算得,不像無窮小方法不知道如何嚴格處理無窮個無窮小的和。
|
窮盡法和無窮小方法最大的不同處,是前者每一階段都是我們能夠處理的有限項和,但我們又讓項數趨向於無窮大而取得極限值,所以它又能擔任無窮的角色,因此這種用極限的窮盡法是潛在的無窮法,而不是真正的無窮法。有了這些特色,動態窮盡法應用的範圍較廣,所得的結果也較令人信服。譬如 y=xm(m 為正整數)、、 等曲線下的面積就可以用這種方法求得。
|
動態窮盡法也有它的困難處: 一、每一階段的逼近面積不一定可以用簡單的式子表得出來。 二、縱使表得出來,當 n 趨向於無窮大時,其極限值為何有時候也不容易求得,尤其當時對極限的觀念、求法都還在摸索階段。 三、「隨著 n 的增加,所得的逼近面積是否愈來愈接近所要求的面積?」也就是問「逼近面積能否窮盡原面積?」這個問題也沒辦法用嚴密的方法證明(指當時而言)。 動態窮盡法可以說開始於史蒂芬(S. Stevin, 1546∼1620)的工作。(一說阿基米德就用過,待考。)他在算一物體的重心時,就曾經用許多瘦長的平行四邊形來逼近三角形。(重心的計算也可以用積分的方法!) 其後瓦略里奧(L. Valerio, 1552∼1618)曾經提出:一面積如果由內逼近和由外逼近(譬如圓由內接正多邊形和外切正多邊形來逼近)的兩種逼近面積之差可以變得任意小(內外夾擊!),則內逼近或外逼近的面積都會窮盡原面積。這種看法在觀念上算是解決了動態窮盡法的第三項困難,其技巧上的困難連同第二項困難則有待極限觀念、技巧的澄清。(即,何謂窮盡?)這個工作直到十九世紀,經柯西(A. Cauchy, 1789∼1857)、維爾思垂斯(K. Weierstrass, 1815∼1897)等人的努力,才獲得完全的解決。 為解決第一項困難,大家試著用更具彈性的逼近法,即每一階段的逼近並不要求把橫軸等分,而且第 n 階段也不一定要分為 n 線段,只要每一分段長隨著 n 變大而變小,終於趨近於 0 就可以了;此外線段上矩形的高度不一定要在曲線下(內逼近)或在曲線上(外逼近),只要在兩者之間就可以了。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所給曲線的特性而作適當的橫軸分段,作適當高度的矩形,使所得的逼近面積容易計算。這就更顯得「動態」兩字的意義!現在我們習用的積分就是由動態窮盡法演變而來的。
現在再回到拋物線下的面積,看它由內、外兩方逼近的情形。如圖九,由外逼近諸矩形的面積和為
因外逼近 Tn 與內逼近 Sn 的差 Tn - Sn( )可以變得任意小,所以根據瓦略里奧的原則,我們可以確定 Sn(Tn) 的極限值 確實是 S 的面積。
若把等分橫軸的方法用到曲線 y=x3 下的面積時,則第 n 階段的內逼近面積和為
要把 的公式求出來可要花很大的工夫。縱使想辦法把它解決了,當遇到 y=x4 時又得算 ;y=x5 時,則要算……。 這樣逐題解決絕不是辦法。那麼有沒有「通吃」的辦法把曲線 y=xm(m 為正整數)下的面積問題一舉解決呢?有的,至少有兩種辦法,一種是不算 而直接算 的極限值,另外一種就是費瑪(Fermat, 1601∼1665)所巧用的橫軸分割法,他一舉就求得逼近面積的公式。 例:求曲線 y=xm(m 為正整數)下的面積。
解:固定 0 與 1 之間的一個數 c(見圖十),費瑪把 OB 分成無窮段,其分段點的橫座標從 B 點往 O 點算各為
bc , bc2 ,bc3,…,bck,…。所以每一分段長並不相等,但成等比數列,愈接近原點線段長愈短。在這些分段上做內逼近矩形,得其面積和為
這個逼近面積當然和 c 值有關,所以我們用 A(c) 來表。為了使每一分段的長度 bck-bck+1(=bck(1-c))趨近於 0,我們就讓 c 趨近於 1,這樣 A(c) 就應該趨近於所要求的面積。
因為
所以當 c 趨近於 1 時,A(c) 的分子 bm+1cm 趨近於 bm+1,而分母 共有 m+1 項,所以趨近於 m+1,因此曲線 y = xm 下的面積為 。 用現代的符號來表示,則 等式的第一項表曲線 y = xm 下及在橫座標 0 與 b 之間的面積,讀做函數 xm 在 0 與 b 之間的定積分。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 A(c) 化成 之前, ,如果這時候讓 c 趨近於 1,則分子、分母同時趨近於 0。而 A(c) 趨近於何值就不知道了。這種情形在做極限及求變化率時常常發生,如果學會如何處理這種情形,則極限及微分的技巧就學到大半了。 費瑪的方法沒有所謂的第 n 階段逼近,因為對 0 與 1 之間的任何數 c 我們都可以做一次逼近,要點是最後讓 c 逐漸趨近於 1。如果勉強要分階段,則第 n 階段時令 就可以了。
用同樣的方法,若 m 為任何大於 -1 的有理數,費瑪也求得
m = -1 時的面積,則和對數函數有關,在此不做進一步討論。另外有一個和費瑪的方法類似,但只用有限個分段而能求得 (0 < a < b,m 為不等於 -1 的任何有理數)的辦法,請見本節的習題 9。
|
|
|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 或 寫信 給我們。) |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
編輯:楊佳芳 / 校對:楊佳芳 / 繪圖:張琇惠 | 最後修改日期:2/17/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