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第一頁 1234567 次頁

 


首頁 | 搜尋

.原載於數學傳播第二十一卷第二期
.作者當時任教於台大數學系
 

從醉月湖的面積談起
向量微積分簡介

蔡聰明

 
 


1.一個求面積的問題

面積是一個很古老的幾何概念,它起源於人類要丈量土地的大小。Geometry 這個字的根源是 geometrein,geo 是土地,metrein 是測量,故幾何學的原意是測量土地、求面積。自古以來,由於所給的條件有各式各樣,於是對應有各式各樣的面積公式。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終於創立微積分,透過微分法一舉解決了一切求積問題。

問題1:
在平面上,一條封閉曲線所圍成的領域,例如台大的醉月湖,如何求它的面積呢?

按思考的常理,我們先退到比較簡單的特例,譬如說透過離散化或有窮化,退到多邊形,再退到四邊形乃至三角形。

對於三角形的情形,如果所給的數據是三個邊之長,那麼其面積就有 Heron 公式可循,參見 [1]。推廣到四邊形的情形,如果所給的數據是四個邊之長加上兩對角線或兩個對角,那麼其面積又有 Brahmagupta 公式與 Bretschneider 公式可算,參見 [2]。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已經有點煩瑣,如果要再推廣到五邊以上的多邊形,其困難是可以想像得到的,甚至根本行不通。一個求面積公式,若只能對付三角形或四邊形,那麼也太局限了,不合數學追尋普遍的“萬人敵”之道。

換個追尋的方向,改變所給的數據是個好辦法:

(i)假設多邊形的頂點皆為平面上的格子點,那麼其面積就有 Pick 公式

\begin{displaymath}
A=\frac{b}{2}+i-1
\end{displaymath} (1)

其中 bi 分別表示在邊界上及內部的格子點之個數,參見[4]。讓格子的間隔越來越小,原則上利用(1)式可以求出一般平面領域的面積。

(ii)已知多邊形的頂點坐標,因為頂點唯一決定多邊形(邊則不然),所以多邊形的面積理應可以利用頂點的坐標來表達。

實際測量一塊多邊形的土地,我們得到邊長 $r_1 , r_2 , \cdots$ 以及邊相對於水平線之旋轉角 $\theta_1 , \theta_2 , \cdots$,參見圖1。由這些數據可以得到多邊形的頂點坐標。設第一點的坐標為 A = (x1, y1) (由取平面坐標系而決定下來);然後就可求出 B = (x2, y2) 如下:

\begin{displaymath}\left\{
\begin{array}{l}
x_2=x_1+r_1\cos \theta_1\\
y_2=y_1+r_1\sin \theta_1\\
\end{array}\right.\end{displaymath}

接著求出 C=(x3,y3)

\begin{displaymath}
\left\{
\begin{array}{l}
x_3=x_2+r_2\cos\theta_2\\
y_3=y_2+r_2\sin\theta_2
\end{array}\right.
\end{displaymath}

… 等等,參見圖2。



圖1



圖2

問題2:
已知多邊形的頂點坐標為 (x1,y1) , (x2,y2) , … , (xn,yn),如何求其面積?

本文的主題是:先追尋多邊形的面積公式;接著連續化得到平面上一般領域(包括醉月湖)的面積公式;再作推廣,得到平面上的 Green 定理;最後推廣到三維空間,得到 Gauss 的散度定理與 Stokes 的旋度定理。這些深深觸及向量微積分的核心,是一條值得探尋的路徑。

 
對外搜尋關鍵字:
Heron公式
Brahmagupta公式
Bretschneider公式
Pick公式
非標準分析
Green定理
散度
旋度
Gauss定理
散度定理
Stokes定理
旋度定理

已在第一頁 1234567 次頁

回頁首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寫信 給我們。)
EpisteMath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編輯:鄧惠文 / 校對:康明軒 / 繪圖:張琇惠 最後修改日期:4/2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