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頁 123456 次頁

中國古代對角度的認識 (第 5 頁)

李國偉

 

首頁 | 搜尋

.原載於《數學史研究文集》,第二輯,內蒙古大學出版社與九章出版社,1991,第6-14頁。
.作者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
對外搜尋關鍵字
 
五、「角」的遞嬗

  「角」字為什麼會由「獸角」逐步提升到對一般角的統稱,並不容易從文獻中確認它的原委與軌跡。本文嘗試提出一條看來合理的路徑。

  獸角衍申的直覺意義自然會包含尖銳感,因此前面引過《漢書.律曆志》便曾說:「角,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按《說文》「芒」是指草端,在尖銳的意義上,「芒」與「角」便結合在一起了,也因此對光芒的形容就可以用「角」字。以《史記.天官書》為例,用「角」描述星光的語句可列舉如下:〔註35〕

  「天一、槍、棓、矛、盾,動搖、角、大,兵起。」
  「庫有五車。車星角,若益眾,及不具,無處車馬。」
  「狼角、變色、多盜賊。」
  「軍星動、角、益希,及五星犯北落,入軍,軍起。」
  「其角動,乍小乍大,若色數變,人主有憂。」
  「若角動,繞環之,及乍前乍後,左右,殃益大。」
  「赤角,犯我城。黃角,地之爭。白角,哭泣之聲。青角,有兵、憂。黑角,則水。」
  「小以角動,兵起。……角,敢戰。……順角所指,吉。」
  「赤角有戰。白角有喪。黑圜角憂,有水事。青圜小角憂,有木事。黃圜和角,有土事,有年。」
  「青角,兵憂。黑角,水。」
  「赤角,犯我城。黃角,地之爭。白角,號泣之聲。」
  「昭明星大而白,無角,乍上乍下。」

  這些觀察到的芒角,可能是因窺管測象而產生。黃一農以銅管仿製窺管,從實驗中證實了這種觀察的可能性。〔註36〕其它用「芒」與「角」的例子還有,北周庾季才的《靈台秘苑》中稱:「動者光體搖動;芒者光耀生芒刺;角者頭角長大芒;喜者光色潤澤;恕(怒)者光芒威大潤澤。」可能是明朝劉基所輯,但託之唐朝李淳風所撰的《觀象玩占》裡,芒角已有更量化的定義:「光曜外出生鋒曰芒,五寸以下謂之芒:芒而長四出曰角,一曰七寸以上謂之角。」〔註37〕

  芒角的產生應該是對稱的,也就是把芒角的端連起來會形成正多邊形。對於正多邊形古代也有一個特殊的字「觚」來描述。《漢書.律曆志》說:「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註38〕劉徽在注解《九章算術》求圓田的方法時,涉及六邊、十二邊、二十四邊、四十八邊、九十六邊、一百九十二邊、一千五百三十六邊、三千七十二邊的正方形。雖然南宋鮑澣之刻本及明《永樂大典》本均用若干「弧」,但清朝戴震校為若干「觚」。「觚」字本意為有八稜的酒器,上古原是以獸角盛酒飲酒,因此用來命名酒器的字多從角。這種字源的親近性以及通過對星光描述的媒介,終致「觚」「角」不分。「角」從尖銳的芒角,過渡到寬厚的觚角,再統合了隅角,而日漸成為一般角的統稱。

   

上頁 123456 次頁

回頁首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寫信 給我們。)
EpisteMath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最後修改日期:3/1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