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頁 123456 次頁

中國古代對角度的認識 (第 2 頁)

李國偉

 

首頁 | 搜尋

.原載於《數學史研究文集》,第二輯,內蒙古大學出版社與九章出版社,1991,第6-14頁。
.作者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
對外搜尋關鍵字
 
二、技藝裡的角度

  角是一個非常簡單而易見的幾何觀念,古代人民通過農具、兵器、車輛、樂器的製造不可能不發現角的存在。但是「角」這個字的原意,按《說文解字》是指「獸角」,最初並不用它來稱呼幾何量。《考工記》裡是以「倨勾」表示角度,倨表鈍,勾表銳,正如用「多少」表示量,「長短」表示長。《考工記》的《冶氏》有「已倨則不入,已勾則不決,……倨勾外博。……倨勾中矩。」《韗人》有「倨勾磬折」,《磬氏》有「為磬,倨勾一矩有半。」《車人》有「倨勾磬折,謂之中地。」可見「倨勾」是泛指直線的曲折程度,這有點類似歐幾里得以前希臘人對角的定義。《車人》中也記載了一些特殊的角,所謂「半矩謂之宣,一宣有半謂之欘,一欘有半謂之柯,一柯有半謂之磬折。」很多論述都由此推算出宣是45°,欘是67°30',柯是101°15',磬折是151°52'30"。不過脫離開技藝的場所,這些角度並沒有繼續發展下去。本來有機會作為一般角統稱的「倨勾」,後來也不見了蹤跡。這一脈最有可能與西方角度觀念合流的思路,在中國很令人惋惜的未能發揚起來。

  《考工記》還有另一條可以發展出角度的脈絡。《築氏》有「合六而成規」,《弓人》有「為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為諸侯之弓,合七而成規。大夫之弓,合五而成規。士之弓,合三而成規。」錢寶琮說:「這是用圓心角的大小來規定弓背的曲率。」〔註2〕似乎斷言過強了。我們只能說用圓弧的長度規定了弓背的彎曲程度,而圓弧有可能引出角度的觀念。即使沒有把圓心角明確的指出來,圓弧的度量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與角度在邏輯上等價的系統。這種觀念在描述天球上星體的位置與運動方面,更有它不可磨滅的價值。

   

上頁 123456 次頁

回頁首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寫信 給我們。)
EpisteMath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最後修改日期:3/1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