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頁 123456 次頁

介紹兩本數學史 (第 5 頁)

康明昌

 

首頁 | 搜尋

.作者當時任教於台灣大學數學系

註釋
對外搜尋關鍵字
 
(四)

大概是必須討論這兩本翻譯本的時候了。

我不懂日文,對於《史談》的翻譯問題沒有置喙的資格。不過有一些專有名詞的翻譯是很明顯的不妥當。

例如,第142頁把 Jordan 的名著《Traite des substitution》 譯成《交換論》是完全錯誤的,應該是《置換論》。(《數學史》第25頁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又如,第159頁所謂的「三次曲線的彎曲點」不是常用的名稱,應作「反曲點」或 「拐點」(flexes)。在第159頁出現「特異切線」這個名詞,一般讀者大概很難猜出那是什麼東西,兩位譯者如果願意加一點註解(例如,到《岩波字典》查一下),相信對讀者的幫助會很大。

一位數學界的前輩也看過這本中譯本。他認為,兩位譯者既然花了這麼多的心血,何不再多加一把勁,把數學內容補充一下,也在專有名詞多花點心思?據這位前輩說,高木貞治的筆調是非常詼諧風趣的,兩位先生實在應該在中譯本的風格多花點心思。

總的來說,這些只不過是小瑕疵。我們還是要十二萬分的感謝兩位先生,他們替數學界的朋友(從高中生到大學教授)打開一扇窗,讓我們沐浴在耀眼的陽光和溫煦的春風之中。

當然,我們也不要忘記感謝吳定遠先生。他的譯筆流暢。在翻譯上,我沒有發現吳先生犯有重大的錯誤。除了少數地方的翻譯有商榷的餘地(如,第55頁的「窮舉法」應改做「窮盡法」,第264頁的「在某一定區間」應改做「大域」),這本中譯本應該是可以信賴的。吳先生還補充了一些資料,特別用「譯註」標明,以便和原著的註釋區分。基於求全責備的緣故,我想提出三件事作為參考。

一、《數學史》沒有翻譯原著的索引(Index)。這份索引非同小可,它列有每一個數學家的全名、出生與死亡的年代,這是一份非常方便的參考資料。

二、《數學史》緒言第I頁的第一句話,「數學不是一門自然科學,......」是譯者自說自話;第X頁中間開始也是譯者自己添加進去;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請吳先生聲明一下吧。

三、第114頁的「譯註」說,關於四次方程式楊玉成先生有一個新的微分解法。我的意見有兩點,

1. 這個解法對我而言是新的,因為我以前只知道 Ferrari 的解法。但是,同樣的解法在 G. Chrystal(1868年)或 O. Perron(1927年)的書本都有,高木貞治《代數學的講義》的習題也有這個解法。十九世紀中期以前的書本此地不易找到,因此老祖宗們是否知道這種解法就不得而知了。

2. 我不明白什麼叫做微分解法。楊玉成先生的方法是把四次方程式求根的方法變成二次曲線 f(x,y)=0g(x,y)=0 求交點的問題。如果f(x,y)g(x,y)可分解成一次因式的乘積,交點當然就很容易求出。但是f(x,y)=0g(x,y)=0的交點和f(x,y)$g(x,y)+\lambda f(x,y)=0$的交點是一樣的(λ是參數)。因此只要決定λ,使 $g(x,y)+\lambda f(x,y)=0$變成退化的二次方程式即可。要決定這個λ的數值,利用判別式,只需解一個三次方程式。

再一次謝謝吳先生的辛勞。

   

上頁 123456 次頁

回頁首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寫信 給我們。)
EpisteMath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編輯:鄧惠文 最後修改日期:4/2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