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個例子令
,則
V'(x)=x3+ax+b,V''(x)=3x2+a。仍先考慮
V'(x)=x3+ax+b=0,這個三次方程式有三個根,其中一定有一個實根 α,另外兩個根或為共軛複數,或為重根,或為相異實根,就要取決於三次方程式的判別式
4a3+27b2
大於 0,等於 0 或小於 0 了。其實上面的判別式很容易由重根考慮而得:V'(x)=0 若有重根 x,則 x 必須滿足
[V'(x)]' = V''(x)=0。因此解方程組
消去 x 而得 a=-3x2,
b=-x3+3x3=2x3,故
,因此在圖三中,(a,b) 平面的尖點曲線 B:4a3+27b2=0上,V'(x)=0有重根。尖點曲線的內側 A 中隨便取一點,例如 a=-1,b=0,這時判別式
4a3+27b2=-4<0,而且
V'(x)=x3-x=x(x2-1)=0
故,x=0, 為三個實根。因為判別式是 a,b 的連續函數,所以在 A 的部分判別式之值為負。因此若有一點 (a,b) 落在 A 中,則這時
V'(x)=x3+ax+b=0 有三個實根。特別當 x 趨向正、負無窮大時,V(x) 之值都趨向正無窮大,可見 V(x) 之圖形大概就像圖四中所畫的曲線,它具有兩個極小以及一個極大,分別以 x1, x3 以及 x2 表示之。取尖點曲線 B 之外側的一點 (a,b),例如a=0,b=-1,則這時判別式
4a3+27b2=27>0,而且
V'(x)=x3-1=(x-1)(x2+x+1)=0,故 x=1,
為一個實根及兩個共軛複數根。可見在 B 的外側只有一個實根,而當 x 趨近於正、負無窮大時,V(x) 之值仍都趨向正無窮大,因此V(x)之圖形大概就像圖五中所畫的單單具有一個極小 x1 的曲線。
圖三
|
圖四
|
圖五
|
利用這種結果我們可以很容易畫出 V'(x)=0 之圖形。它是一個覆蓋在 (a,b) 這平面上的曲面 M,在 B 外側 M 只為單層,因為只有一個實根,但是在 B 的內側(即 A 的部分)M 卻有三層,因為我們已知這時 V'(x)=0 有三個實根。我們能證明這三個實根必需是相異實根。若不然,設有兩根同為實數 h,另一根為實數 k,則比較下式兩邊之係數:
V'(x)=(x-h)2(x-k)=x3+ax+b
可得:k=-2h,
a=h2+2hk=-3h2,b=-h2k=2h3,因此這時判別式
。這表示點 (a,b) 在曲線 B 上,跟點 (a,b) 落在 B 之內側的假設不符。
當 (a,b) 為原點 O 時,V'(x)=x3=0 之三個根皆為 0,因此 M 為經過 (a,b) 平面之原點的曲面,但是通常的習慣是把 M 往上平移到適當的位置,以便清楚畫出 M 跟 (a,b) 平面的關係,就如同圖六中使用 P 點代表 O 點。M 在 P 點附近打了兩摺,先是從圖六中左邊的上層,以 P 點為界,沿B'1往左下方摺疊出圖中畫為中層的部分,然後再一次以 P 點為界,沿 B'2
往右下方摺疊成下層。令 B1,B2 分別為 B'1 及 B'2 在控制平面(即 (a,b) 平面)上的投影,則 B1 跟 B2 加上原點 O 一起合成圖三中的尖點曲線 B。在 A 的部分,同時被上、中、下三層覆蓋,上下兩層各代表極小,中層代表極大,這三個 x 值正是 V'(x)=0 的三個實根。圖六中我們還特別畫出一條穿過 A 部分的一點,且平行於 x 軸的直線。這直線交 M 於 x1,x2,x3 三點分居下、中、上三層,這是對應到圖四中的三點。同樣我們也可考慮經過B之外側任意點的垂直線,則這直線只交 M 於一點 x1,正是對應到圖五中的情形。但是這時我們最好注意下列的差別:當 a 值為負時,若點 (a,b) 在 B2 之外側,則只有上層覆蓋於其上,但是若點 (a,b) 在 B1 之外側則只有下層覆蓋於其上。當 a 值為正時,則上下層連成一片,不分上下,而代表V'(x)=0唯一的實根,也是V(x)的極小。
圖六
|
當a為固定正數k時,考慮一個a=k(b,x隨意)而平行(b,x)這坐標面的平面。這平面交(a,b)坐標面於直線a=k(b隨意,x=0),而交M於一條簡單的曲線Sk。如圖六、圖七所示。從Sk投射到直線a=k是一對一的映射,即Sk中不同點一定投射到a=k中之不同點。但是如果考慮a為固定負數-k時,則平行於(b,x)這坐標面的平面交(a,b)平面於直線a=-k,但卻交M於曲線S-k,(看圖六及圖八)這時S-k到a=-k之投射並非一對一。在a=-k直線上有一個由尖點曲線所夾出的線段[B2,B1],在這線段上都有S-k上的三點投射下來。但是投射到B1點的卻只有兩點,原因是當b值在A中向B1趨近時,分居上中兩層之兩點(一個極小,一個極大)愈來愈接近,終於當b值是B1時相疊成一點G1,可見S-k在G1點的切線是平行於x軸的;換言之,S-k是個可微分的曲線,它對x的微分(此即V''(x))在G1點為O。在B2點上方的情形也完全類似:中層的極大與下層的極小碰撞而合成一點G2,而V''(x)在這點之值亦為0,G1,G2正表示重根。
圖七
|
圖八
|
如果所考慮的多項式改用為
,與原來的V(x)相差一個符號,則上面所有的討論可以完全同樣再講一次,而只需把圖四、圖五上下顛倒過來,又把所有極大改成極小,極小改成極大就成了。圖三、圖六、七、八的形狀都不變,因為所處理的是
V'(x)=-(x3+ax+b)=0,正好跟前面處理的x3+ax+b=0完全相同,只需叫上、下層代表極大,中層代表極小就可。
圖六中所畫的數學模型通常就叫做尖點劇變(cusp catastrophe)模型,集合B是由V'(x)=0及V''(x)=0之解投射下來的,通常稱為分歧點集(bifurcation set)。B中所包含的B1及B2中之點其實就該點附近而言,都只是摺點,它代表一個極小打摺到極大來。但是原點O卻是個新型態的奇異點,在這點附近M同時打了兩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