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人類發現似乎有太多的問題無法解決,有各式各樣的「危機」,如能源危機、道德危機、人口爆炸危機等等,而常有「無力感」,但在本世紀初期,人類展望二十世紀是充滿了盼望與信心,當然當時也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但面對未來大家都是樂觀的,特別是對「理智」的信心非常強,相信憑著理智所有的問題都可解決,數學不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嗎?十八、十九世紀數學的成就是驚人的,如從希臘時代就留下來的所謂「幾何三大難題」,竟然一次就都被解決了,也難怪希伯特對科學說:「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將會知道」,自然須交出它所有的問題,而人類必將所有的問題一一克服,所以當不完備定理一出來,對許多人來說彷如晴天霹靂,Kline 寫了一本書,書名為《數學:確定性的失落》(Mathematics: The Loss of Cerntainty) 很能描繪出這個心情,人們認為找到了數學的基礎,卻發現這個基礎是海市蜃樓,而且不完備定理似乎告訴人們,我們將永遠無法找到這個基礎,連數學這號稱最精確的科學尚且如此,其他所有的知識又如何立足呢?不完備定理告訴我們,有些事情是真的,但我們無法證明它,若是如此,人要如何面對沒有被證明的事?既無法全部接受,亦不該全部否決,如何決定取捨呢?這似乎是人人都可以也應當思考的問題,
而不僅僅是哲學家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不完備定理的發現至今已超過六十年了,這個定理的重要性,不僅未隨時間、歷史背景的改變而減退,人們在不同的領域中,正逐漸發現它的意義與影響,只可惜由於國內對邏輯的研究者不多,至今尚沒有一本合適的中文書證明或闡明此定理,對此定理證明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 H.B. Enderton 所著的《A Mathematical Introduction to Logic》。
今年亦為國內的數理邏輯的前輩劉世超博士的七十歲生日,謹以此文敬賀劉教授七十歲,亦盼望邏輯此一領域在大家繼續的努力下,在國內能生根,開花,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