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頁 12345 次頁

圓與π (第 4 頁)

蔡聰明

 

首頁 | 搜尋

.原載於科學月刊第二十七卷第六期
.作者當時任教於台大數學系
對外搜尋關鍵字
 
微積分的發明

微積分的發展從古希臘時代就已經開始,到了十七世紀牛頓 (Newton) 與萊布尼慈(Leibniz) 才真正發明微積分,其間約經二千年的醞釀。牛頓與萊布尼慈最主要的突破是看出微分與積分的互逆性:

\begin{displaymath}
D\int_a^xf(t)dt=f(x) \eqno{(3)}
\end{displaymath}


\begin{displaymath}
\int_a^x DF(t)dt = F(x) - F(a) \eqno{(4)}
\end{displaymath}

這件事情其實在牛頓與萊布尼慈之前已經出現過許多線索,好像是浮在海面上冰山的一角,例如:

   
 
圓的面積與周長


\begin{displaymath}
\begin{array}{ccc}
A(r) = \pi r^2 & \downarrow & \mbox{{\fon...
...ntfamily{cwM0}\fontseries{m}\selectfont \char 125}}
\end{array}\end{displaymath}

其中 $A(r) = \int_0^rL(t)dt$ 恰好就是圖九的圖解,而 $L(r)=\frac{d}{dr}A(r)$

   
 
球的體積與表面積


\begin{displaymath}\begin{array}{ccc}
V(r)=\frac{4}{3}\pi r^3&\downarrow&\mbox{...
...ntfamily{cwM0}\fontseries{m}\selectfont \char 125}}
\end{array}\end{displaymath}

   
 
Galileo 的自由落體定律


\begin{displaymath}
\begin{array}{ccc}
S(t)=\frac{1}{2}gt^2&\downarrow&\mbox{{\...
...ntfamily{cwM0}\fontseries{m}\selectfont \char 125}}
\end{array}\end{displaymath}

但是,在牛頓與萊布尼慈之前,沒有人讀出這些結果的深意,到了牛頓與萊布尼慈的手上,他們才首次由「冰山的一角」發現整座的冰山,亦即這些結果對一般的函數也都成立,並且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演算法則。他們見微知著,因而創造出微積分。

事實上,我們也可採取「以退為進」的論證法。考慮一維球的特例,這就是閉區間 [-r,r],於是有圖十二:



圖十二


\begin{displaymath}
\begin{array}{ccccc}
\mbox{{\fontfamily{cwM0}\fontseries{m}...
...ntfamily{cwM0}\fontseries{m}\selectfont \char 125}}
\end{array}\end{displaymath}

其中

\begin{displaymath}\int_0^rdt=t\vert _0^r=r-0=r \eqno{(5)}\end{displaymath}

叫做完美的積分公式(the perfect integral formula)。

其次,將(5)式中的恆等函數 F(t)=t 推廣成一般的函數 F(t) 也成立:

\begin{displaymath}
\int_a^b dF(t) = F(t) \big\vert _a^b = F(b)-F(a) \eqno{(6)}
\end{displaymath}

特別地,若 f(t)dt=dF(t),則

\begin{displaymath}
\int_a^b f(t)dt = \int_a^b dF(t) = F(b)-F(a) \eqno{(7)}
\end{displaymath}

就是著名的 Newton-Leibniz 公式。

   

上頁 12345 次頁

回頁首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寫信 給我們。)
EpisteMath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編輯:石莉君 / 校對:康明軒 / 繪圖:張琇惠 最後修改日期:2/17/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