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
.原載於數學傳播第四卷第四期 .作者當時任教於交大運輸工程與管理學系 •註釋 | ||
機率名題二則漫談
戴久永 |
機率論是討論各種偶發事件的發生及尋求其所遵循的法則的數學理論。關於機率論早期演進的情形,本刊曾有詳細敘述 註1 。 近半世紀以來,機率論已由許多散佈孤立的小問題的研究發展成為一門相當具廣涵性和深度的數學分支,不但與其他許多數學分支交互影響,同時在各種應用科學諸如統計,作業研究,生物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的數學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一本對機率論做系統性整理的書可能要算 W. Feller 的《An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註2 。這是一本經典之作,至今仍有很高的可讀性及參考價值,是學習機率論不可或缺的參考書。在這類機率論導引的入門書中,有許多問題常被各書引用為例題,用來解說機率論上的概念,筆者稱之為「名題」,例如生日問題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大多數的情況是點到為止。本文特提出兩個題目,生日問題和伯特朗選票問題,進行稍微深入的討論,一方面希望會增進讀者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同時能提高研究機率論的興趣。
提到生日有些人馬上就聯想到美味的生日蛋糕和開心的生日舞會。另外一些人卻認為自己的生日是「母難日」,為了自己的誕生,母親可真是受盡生產的苦楚。不過無論你是屬於那一派的人,對於自己的生日必然是牢記不忘的吧。現在我們就以這令人難忘的日子為話題來談一下數學上的生日問題。
最為人所熟知的古典生日問題是「至少要有多少人共聚一堂才會使有二人或二人以上為同日生的機率大於 ?」為了簡化問題,通常我們都是把二月二十九日忽略不計,並且假設其他 365天為相等可能的生日日期。本題的答案 23人也是相當有名。很多人對這答案感到驚訝,因為 23僅為 365的一小部份,而一般人直覺地認為 [183 (365)] 似為較合理的數字。他們之所以感到驚異實在走出於誤解題意的緣故。他們心中所想的是同日生者問題:我至少要問多少人才會使找到與自己同日生者的機率大於 ? 同日生者問題也頗為人所知,只是不如以上所提生日問題著名,答案是 253。答案超過 183 是由於出生日期的抽樣是歸還抽樣而非不歸還抽樣,如果是由 365 個不同的生日的人中抽樣,則 183 為同日生者問題的正確答案。
於比較生日問題和同日生者問題時,我們發現在生日問題中,r 人有 個可能為生日相同的的機會。而在同日生者問題中,在我所問的 n 人中,我僅有 n 個機會可能找到一個或一個以上和我同日生的人。因此倘若要使這兩個問題有相同的成功機率,那麼顯然令 較為合理,因為如此方可使這兩個問題有相同的成功機率,例如,如果成功的機率為 ,即 r=23, ,恰為正確的答案。另一方面,這兩問題的成功機率並非完全相等。在生日問題 r=23 時, ,而同生日者問題,n=253, 。
現在我們將上述二問題推廣化,令 N 為相同可能的生日天數,r 為生日問題中的人數,n 為同日生者問題中被詢及生日的人數,則對於生日問題來說,我們很容易求出 r 人生日均不相同的機率,至少有二人同生日的機率為取其餘集。
第一人的生日為 N 日中的任一日,第二人的生日與第一人不同,因此他的生日可能為所剩 N-1 天中的任一天,第三人的生日為 N-2 天中的一天……,第 r 人則為 N-r+1 天中的一天,因此 r 人均不同生日的可能為
將左式相等開來,右式也展開至第二項,得到
當 n 與 N 相較頗小時,這個結果部份證實我們早先所作對於相等機會數的說法。
關於生日問題,我想在此附帶再多談一點。
當 r=23 時, 或令 ,可求得 r 值。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生日問題的另一種推廣化的形式。在有 100 位同學相聚的同學會上,數學高手某甲三句不離本行,提到生日問題,進行一個實驗。在已知會中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同日生的機率近乎 1 的情形下,他請會中每人由前向後報出自己的生日,倘若會中有人舉手表示與報出的生日相同,立即停止試驗。某甲願意與人打賭這個實驗必會在第 10 個人報出他的生日或之前就會停止,結果沒有人願意和他賭。(事實上甲獲勝的機率是 0.928,當然沒有人願意和他打賭了)。以下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生日問題。
設 n 和 k 為正整數,其中 ,P(n,k) 代表在 n 人的群體至少有二人生日相同,而其中一人在前 k 人中的機率。 P(n,n) 就是古典的生日問題。我們在前提到 P(100,10)=0.928。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如何求得 P(n,k),在此我們仍然假設不計閏年二月二十九日,並且其他 365 天均為相同可能的生日日期。
樣本空間為 365n,n 維的數列,n=1,2,…,365。我們感興趣的事件為 n 維的前 k 維中至少有一維是重複的數列的集合。這集合的餘事件倒是相當容易計算。就是 n 維中前 k 維均不同的數列的集合,即如下所示
因此,
我們由前知古典生日問題的解答為 ,而 。
在下表中 k(n) 為使 的最小 k 值。由古典生日問題的解答得知 n 至少要 23 才有 k(n) 存在,同時我們知道 ,因此表二始於 n=23。
表二的最後一行表示倘若你想與人打賭在 n 人中有人與你生日相同,則 n 必須至少要 254 人才會使這打賭對你有利。或許有人認為 n 似應為 ,然而依據古典生日問題的解答,在有 183 人相聚的群體中,通常會有好些重複的生日,而非恰好人人生日不同。換句話說,想要找到 183 個不同生日的最小 n 值為 254 人。細心的讀者必定發現在同生日者問題中的答案 253 人與以上解法所得 254 人略有出入,這是由於牽涉計算上的使用近似值所致。接下來我們來研究一下 254 這個數值是如何得出的。
看完以上的討論,或許有人意猶未盡,想要自己一顯身手,以下就是數個好機會。
|
對外搜尋關鍵字: .機率論 .隨機變數 .期望值 .Bertrand |
|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 或 寫信 給我們。) |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
編輯:黃信元 | 最後修改日期:4/26/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