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性平面幾何中還有其他的疊合條件、作圖題和不等式,它們都可以用等腰三角形的特徵性質來系統地推導而得。運用這些基本的事實,我們還可以証明三角形內角和不大于一個平角(詳見本章之末)。
【定理1.4】:(S.S.S.) 若
和
的三邊對應等長,則
。
証明:如 [圖1-4] 所示,我們可以在 的另一側作
使得
,則有
(S.A.S),所以
。連結
,由所設
和
皆為等腰。再由 [定理1.1],即有
□
[ 圖 1-4 ]
【基本作圖題1.1】:作一個給定角的分角線。
[ 圖 1-5 ]
[作法] 以給定角頂點 C 為圓心,任取一半徑在其角邊之兩條射線上分別截取
,如 [圖1-5] 所示。在
AB 的另一側有一個 C*,使得
而 C* 可以由以 r 為半徑分別以 A, B 為圓心的交截而得(C 和 C*
分別是這兩個圓的交點)。連結
,即為所求之 的分角線。
証明:由所作
(S.S.S.),所以
而且 A,B
分居于 CC* 之兩側。所以
平分 。
□
【基本作圖題1.2】:在射線
之一側作另一射線
使得 等于一個給定角
。
[ 圖1-6 ]
[作法] 以 為半徑,A' 為圓心,分別在
的兩個角邊上截取
。再以
A 為圓心, 為半徑和以 B 為圓心,
為半徑各作一圓而得兩個分居于 AB 兩側的交點 C
和 C* 。由所作即有
(S.S.S.) 。
□
【基本作圖題1.3】:作一給定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
[ 圖1-7 ]
[作法] 如 [圖1-7] 所示,在 AB 線外任取一點 C。若
,則可以由[基本作圖1.1]的作法求得居于另一側的 C*,使得
。則
CC* 就是 的垂直平分線。
若
,則可在 AB 同側再作
C' 點使得
。它們的兩對對應邊,即
和
之中必有一對相交與一點 (如 [圖1-7] 所示)。由[定理 1.3],
,所以可以用前面的作法求得 AB 的另一側的 C* 點,使得
則
就是所求作的垂直平分線。
証明:由所作,
是等腰,而且
平分其頂角。由此易見
(S.A.S.),所以
,
。
□
【定理 1.5】:設有相異直線 , 分別和第三條直線
相交,若同位角相等(如 [圖1-8] 所示,
),則
, 不相交。
[ 圖 1-8 ]
証明:我們用反証法,設
。在 上取
,
{C,C*} 分居 的兩側,連結
。則由所作
和
滿足
S.A.S.,所以兩者全等。由此可得
因此
,而 , 相交于分居
的兩側的 C 和 C* 。這顯然和二點確定唯一一條直線相矛盾。所以 和 是不可能相交的!
□
【定理 1.6】:三角形的任一外角大于其任一內對角。即如 [圖1-9] 所示, 大于 和 。
[ 圖 1-9 ]
証明:這是 [定理 1.5] 的直接推論。茲用反証法証之如下:設 B 點的外角 小于 ,則過 B 點作直線
,使得它和 具有相等的同位角。由[定理 1.5],
和 不相交。但是由假設
,射線
是夾在
和
之間的。所以 A, C 分居于 的兩側,故此
和 必須相交,亦即和 [定理 1.5] 相矛盾。這也就証明了外角 必須都大于其二個內對角 , 。
□
【定理 1.7】:(A.A.S.) 若
和
滿足
,
和
,則
。
証明:若兩者還有
,則兩者其實已經滿足 S.A.S.。假若不然,可設
。在
上取 C* 點使得
,則有
所以
,亦即
的外角等于其中一個內對角,這是和[定理 1.6](或者[定理 1.5])相矛盾的。所以 和
必須等長,亦即
。
□
[ 圖 1-10 ]
[註]:上述的証明中沒有用到平直性。若有平直性,即三角形內角和恆為平角,則
A.A.S. 是 A.S.A. 的直接推論。
【定理 1.8】:大邊對大角,大角對大邊。
証明:先証大邊對大角。設
的邊長中
,我們要証明
。
[ 圖1-11 ]
証明:如 [圖1-11] 所示,在 上取 D 點使得
,則有等腰三角形
的兩底角
,而
是
的 D 點外角,所以即有
[大角對大邊的証明留作習題]
□
【定理 1.9】: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即
証明:如 [圖1-12] 所示,在 的延線上取
,則等腰三角形
的兩底角相等,所以在
中
,即有
[ 圖1-12 ]
【定理 1.10】:在平面 Π 上給定兩個相異點 A, B,其等距的點所成的子集
乃是 的垂直平分線。
証明:令 M 為 的中點,X1 為
中任給一點,則有
等腰,所以
。反之,若 X2 是
中垂線上任給一點,則
(S.A.S.),所以
,亦即
。
□
[ 圖1-13 ]
【基本作圖題 1.4】:過直線 上一點 M,作其垂直線。
[作法] 在 上 M 點的兩側各取 A, B 使得
M 是 的中點,再用圓規作兩個分別以 A, B
為圓心,以相同但是大于 為半徑的圓。則兩圓會交于
X1, X2 兩點,而 X1X2 即為所求作者。
[証明留作習題]
[ 圖1-14 ]
【基本作圖題 1.5】:設 P 是直線 之外一點,作過 P
點而且和 垂直的直線。
[作法] 在平面上取一點 Q,使得 P, Q 分居 線的兩側,如 [圖1-15] 所示。以 為半徑,先以 P
點為圓心作 ,與 交于 A, B 兩點。然後分別以 A, B 為圓心作 , ,
得
的兩交點 P, P' 。
則
被 所垂直平分。[証明留作習題]
[ 圖1-15 ]
【定義】:對于平面上一條給定直線 ,線外兩點
P, P' 若滿足
被 垂直平分,則稱
P, P' 對于 成反射對稱。
[上述作圖題說明如何去由 P 作出 P' 。]
【定義】:平面對于給定直線 的反射對稱
是平面到自身的一個映射。它把線上的點映射到自己,線外的點映射到其反射對稱點 P,即
【定理 1.11】:
是平面上的一個保長變換,即:
對于平面上任給兩點 P, Q 皆成立。
証明:在此,將採用簡約符號 P' 表示
。
- (i)
- 若 , 則 P'=P, Q'=Q,即
和 是同一直線段。
- (ii)
- 若 , ,則
的底邊
被 所垂直平分,即有
。所以
。
- (iii)
- 若
,則在 上取定一點 P0 。由 (ii) 之所証,
和
都是等腰三角形,因此 乃是它們在頂角的平分線,由此可見
。所以
(S.A.S.),
。
□
[ 圖1-16 ]
【定理 1.12】:從直線 之外一點 P,到線上各點的距離以垂直線所給出者為唯一極小。
[ 圖1-17 ]
証明:設
和 正交于 Q0,Q 為
上任給另外一點,則
在 Q0 點的外角是
。由[定理 1.6],即得
。再由[定理 1.8]即得
[註]:在這裡沒有用到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依賴于平行性的)。
【定理 1.13】:設 為圓內接四邊形,亦即四個頂點
A, B, C, D 共圓。則有
証明:令 O 為 的外接圓圓心,則
,
,
,
皆為等腰,所以其底角分別相等。設其有向角為
, , , ,
, , , ,則有
[ 圖1-18 ]
【定理 1.14】:三角形的內角和不大于 π 。
証明:我們將用反証法,亦即設存在有一個內角和大于
π 的三角形
,即有
我們要僅僅用疊合公理,連結與分隔去得出矛盾。設 是三個內角中的最小者,M 是 的中點。
如 [圖1-19] 所示,連結 ,延長一倍而得 A*:
[ 圖1-19 ]
由所作易見
(S.A.S.),所以
的三個內角和也等于
,而且
。由此可見
中的最小內角至多只是原先
的最小內角()的一半。如此逐步構造,所得的三角形的內角和一直保持是
,而且其最小內角的大小每次至少減半。所以只要作足夠多次,則其最小內角就肯定要比 ε 還要小!亦即其另外兩個內角之和已經大于 π !這顯然是和外角大于內對角(定理 1.6)相矛盾的。這也是証明了這種內角和大于平角的三角形其實是不可能存在的,亦即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不大于 π 。
□
【定理 1.15】:若存在一個三角形其內角和等于 π,則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也必須等于 π 。
証明:設有一個三角形
其內角和等于
π,則由其大角 到其對邊 作垂線 。
[ 圖1-20 ]
即有
所以直角三角形
和
的內角和也都等于 π 。用其中之一即可得一個四內角皆為
的「矩形」,如 [圖1-20] 所示的
。將這個矩形逐一堆砌即可得出長和寬都可以任意大的矩形,如 [圖1-21] 所示:
[ 圖1-21 ]
現在我們要用[定理 1.14]來証明任何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都必然等于 π 。設
是一個任給直角三角形,
,我們可以 [圖1-21] 所作的那個足夠大的矩形構造
,使得其直角邊
和
都包含在該矩形的兩個直角邊之內。而由 [圖1-22] 所示:
[ 圖1-22 ]
這樣就証明了任何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皆等于 π 。而任何三角形都可以像 [圖1-20] 那樣分割成兩個直角三角形,所以它的內角和也必然等于 π 。
□
[註]:[定理 1.14]和[定理 1.15]証明了在任何滿足連結、分隔和疊合(對稱性)的幾何之中,三角形的內角和不是恆等于 π 就是恆小于 π 。前者是歐氏幾何,而後者則是非歐幾何。在後者的情形,我們還可以証明下述角虧
(angle defect)
和
的面積成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