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頁 1234 已在最後一頁

微積分與差和分大意
連續與離散之間的類推
(第 4 頁)

蔡聰明

 

首頁 | 搜尋

.原載於數學傳播第二卷第二期
.作者當時任教於台大數學系
對外搜尋關鍵字
 
四、差和分與微積分之間的類推關係

除了上述二、三節所列差分、和分與微分、積分的基本性質具有類推外,現在我們要再列出更多的類推關係。我們也要注意兩者之間的差異處,以及類推不成立的情況。換句話說,我們不但要小心分辨「異中之同」,也要小心分辨「同中之異」。

   
 
(甲)Taylor展開公式

這分別有離散與連續的類推。它是數學中「逼近」這個重要想法的一個特例。逼近想法的意思是這樣的:給一個函數 f,我們要研究 f 的行為,但 f 本身可能很複雜而不易對付,於是我們就想法子去找一個較「簡單」的函數 g,使其跟 f 很「靠近」,那麼我們就用 g 來取代 f。這又是以簡御繁的精神表現。由上述我們看出,要使用逼近想法,我們還需要澄清

兩個問題:即如何選取簡單函數及逼近的尺度

(一) 對於連續世界的情形,Taylor 展式的逼近想法是選取多項函數作為簡單函數,並且用局部的「切近」作為逼近尺度。說得更明白一點,給一個直到到 n 階都可導微的函數 f,我們要找一個 n 次多項函數 g,使其跟 f 在點 x0 具有 n 階的「切近」,即 $f^{(i)}(x_0)=g^{(i)}(x_0),i=0,1, \cdots , n$,答案就是

\begin{displaymath}
g(x)=f(x_0)+\frac{f'(x_0)}{1!}(x-x_0)^2
+ \cdots + \frac{f^{(n)}(x_0)}{n!}(x-x_0)^n
\end{displaymath}

此式就叫做 f 在點 x0n 階 Taylor 展式。

gx0 點附近跟 f 很靠近,於是我們就用 g 局部地來取代 f。 從而用 g 來求得 f 的一些局部的定性行為。因此 Taylor 展式只是局部的逼近。當f是足夠好的一個函數,即是所謂解析的函數時,則 f可展成 Taylor 級數,而且這個 Taylor 級數就等於 f 自身。

值得注意的是,一階 Taylor 展式的特殊情形,此時 g(x)=f(x0+f'(x0)(x-x0)) 的圖形正好是一條通過點 (x0,f(x0)) 而且切於 f 的圖形之 直線。因此 f 在點 x0 的一階 Taylor 展式的意義就是, 我們用過點 (x0,f(x0)) 的切線局部地來取代原來 f 曲線。 這種局部化「用平直取代彎曲」的精神,是微分學的精義所在。

利用 Talor 展式,可以幫忙我們做很多事情,比如判別函數的極大值與極小值,求積分的近似值,作函數表(如三角函數表,對數表等),這些都是意料中事。事實上,我們可以用逼近的想法將微積分「一以貫之」。

復次我們注意到,我們選取多項函數作為逼近的簡單函數,理由很簡單:在眾多初等函數中,如三角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多項函數等,從算術的觀點來看,以多項函數最為簡單,因為要計算多項函數的值,只牽涉到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其它函數就沒有這麼簡單。

當然,從別的解析觀點來看,在某些情形下還另有更有用更重要的簡單函數。例如,三角多項式,再配合上某種逼近尺度,我們就得到 Fourier 級數展開,這在應用數學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事實上,Fourier 級數展開是採用最小方差的逼近尺度,這在高等數學中經常出現,而且在統計學中也有應用。)

註: 取 x0=0 的特例,此時 Taylor 展式又叫做 Maclaurin 展式。不過只要會做特例的展開,欲求一般的 Taylor 展式,作一下平移(或變數代換)就好了。因此我們大可從頭就只對 x=0 點作 Taylor 展式。

(二) 對於離散的情形,Taylor 展開就是:

給一個數列 $(f_t)_{t\in z}$,我們要找一個 n 次多項式數列 (gt),使得 gtftt=0 點具有 n 階的「差近」。所謂在 0 點具有 n 階差近是指:

\begin{displaymath}f_0=g_0, \triangle f_0=\triangle g_0, \cdots , \triangle^n f_0=\triangle^n g_0\end{displaymath}

答案是

\begin{displaymath}g_t=f_0+\triangle f_0t^{(1)}+\frac{\triangle^2 f_0}{2!}t^{(2)}
+ \cdots + \frac{\triangle^n f_0}{n!} t^{(n)}\end{displaymath}

此式就是離散情形的 Maclaurin 公式。

   
 
(乙)分部積分公式與Abel分部和分公式的類推

(一) 分部積分公式:
u(x),v(x)[a,b] 上連續,則

\begin{displaymath}
\int^b_a udv = (uv) \big\vert^b_a-\int^b_a vdu
\end{displaymath}

(二) Abel分部和分公式:

(un),(v)為兩個數列,令 sn=u1+......+un,則

\begin{displaymath}\sum^{n-1}_{k=1}u_kv_k=\sum^{n-1}_{k=1}(\triangle s_{k-1})v_k=s_{n-1}v_n-\sum^{n-1}_{k=1}s_k\triangle v_k\end{displaymath}

上面兩個公式分別是萊布尼慈導微公式 D(uv)=(Du)v+u(Dv),及萊布尼慈差分公式 $\triangle(u_kv_k)=(\triangle u_k)v_{k+1}+u_k(\triangle v_k)$ 的結論。注意到,這兩個萊布尼慈公式,一個很對稱,另一個則不然。

   
 
(丙)微分方程根本定理與差分分程定理的類推

(一) 微分方程根本定理是說:若 y'=Oy 必為常函數。

(例:用它可以證明一階微分方程 y'=ky 的解答必形如 y=y(0)ekt

(二) 差分方程很本定理是說:若 $\triangle y_n=0$,則 yn 必為常數列。

(例:用它可以證明一階差分方程 $\triangle y_n=ky_n$ 的解答必形如 yn=y0(1+k)n

   
 
(丁)複利與連續複利 (這也分別是離散與連續之間的類推)

(一) 複利的問題是這樣的:有本金 y0,年利率 r,每年複利一次, 要問 n 年後的本利和 yn=? 顯然這個數列滿足差分方程

yn+1=yn(1+r)

根據(丙)之(二)得知

yn=y0(1+r)n

這就是複利的公式。

(二) 若考慮每年複利 m 次,則 t 年後的本利和應為

\begin{displaymath}y(t)=y_0(1+\frac{r}{m})^{mt}\end{displaymath}

$m\rightarrow \infty$,就得到連續複利的概念,此時本利和為

\begin{displaymath}y(t)=\lim_{m\rightarrow \infty}y_0(1+\frac{r}{m})^mt=y_0e^{rt}\end{displaymath}

換句話說,連續複利時,t 時刻的本利和 y(t)=y0ert 就是微分方程

y'=ry

的解答。

由上述我們看出離散複利問題由差分方程來描述,而連續複利的問題由微分方程來描述。對於常係數線性的差分方程及微分方程,解方程式的整個要點就是疊合原理,因此求解的辦法具有完全平行的類推。

   
 
(戊)Fubini 重和分定理與 Fubini 重積分定理(也是離散與連續之間的類推)

(一) Fubini 重和分定理: 給一個兩重指標的數列 (ars),我們要從 r=1ms=1n, 對 (ars) 作和 $\sum^{m,n}_{r,s=1}a_{rs}$,則這個和可以這樣求得:光對 r 作和再對 s 作和(反過來亦然)。亦即我們有

\begin{displaymath}\sum^{m,n}_{r,s=1}a_{rs}=\sum^{m}_{r=1}(\sum^{n}_{s=1}a_{rs})=\sum^{n}_{s=1}(\sum^{m}_{r=1}a_{rs})\end{displaymath}

(二)Fubini 重積分定理: 設 f(x,y) 為定義在 $\Omega=[a,b]\times[c,d]$ 上之可積分函數,則

\begin{displaymath}\int_\Omega f=\int^b_a(\int^d_cf(x,y)dy)dx=\int^d_c(\int^b_a f(x,y)dx)dy\end{displaymath}

當然,變數再多幾個也都一樣。

   
 
(己)Lebesgue 積分的概念

(一) 離散的情形: 給一個數列 (an),我們要估計和 $\sum^{n}_{i=1}a_i$,Lebesgue 的想法是,不管這堆數據指標的順序,我們只按數值的大小來分堆,相同的分在一堆,再從每一堆中取一個數值,乘以該堆的個數,整個作和起來,這就得到總和。

(二)連續的情形: 給一個函數 f,我們要定義曲線 y=f(x)X 軸從 ab 所圍出來的面積。(見下圖)



Lebesgue 的想法是對 f 的影域 $[\alpha,\beta]$ 作分割:

\begin{displaymath}
\alpha=y_0<y_1< \cdots <y_{i-1}<y_i< \cdots <y_n=\beta
\end{displaymath}

函數值介 yi-1yi 之間的 x 收集在一齊, 令其為 $A_i=\{x\vert y_{i-1}\leq f(x)<y_i\}$$i=l, \cdots , n$ 於是 [a,b] 就相應分割成 $\Omega = A_1 + \cdots + A_n$,取樣本點 $x_i\in A_i$, 作近似和

\begin{displaymath}
\sum f(x_i)\times(A_i\mbox{ {\fontfamily{cwM1}\fontseries{m}...
...us0.1pt{\fontfamily{cwM1}\fontseries{m}\selectfont \char 25}})
\end{displaymath}

讓影域的分割加細,上述近似和的極限若存在的話,就叫做 f 在 [a,b] 上的 Lebesgue 積分。

以上我們只敘述粗略的大綱,至於詳細情形講參閱楊維哲、蔡聰明編著的《普通數學教程》(文仁出版社印行)一書。

   

上頁 1234 已在最後一頁

回頁首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寫信 給我們。)
EpisteMath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編輯:洪瑛 / 校對:黃信元 / 繪圖:簡立欣 最後修改日期:5/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