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空間向量及其內積、外積之成為數學物理的工具,大約從19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在此之前被普遍使用的,則是由 Hamilton 所創造的「四元數」。
由於複數在平面上幾何及物理的有效應用,促使人們探索一種三維「複數」的工具。
1843年 Hamilton 創造了形如
的所謂四元數,
其中 a0,a1,a2,a3 為實數,i,j,k 則扮演相當於複數中 i 的角色。
兩個四元數
與
的和,
定義為
至於乘積則由
i2 = j2 = k2 = -1
與
及分配律來定義,也就是說
我們可以驗證,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對於四元數系照樣可行,就像在複數系中一般,只除了乘法交換律並不滿足。可除性較不明顯,但卻是相當重要的。
若
,
定義
為其共軛數,則
與
=a02+a12+a22+a32
皆為實數。
令
而稱之為 a 之範數(絕對值)。
顯然,若 ,則,
為 a 之倒數。
我們若仔細觀察四元數的乘積定義,不難發現向量的內積、外積隱含其中。
若
a=a0+a1i+a2j+a3k,我們稱 為 a 之純量部分(實數部分),
u=a1i+a2j+a3k 為 a 之向量部分(虛數部分),當 ,
,則
, 為一純量,, 為向量,然而 uv 是甚麼?
由乘積定義可知 uv
=(a1i+a2j+a3k)(b1i+b2j+b3k=-(a1b1+a2b2+a3b3)+[(a2b3-a3b2)i+(a3b1-a1b3)j+(a1b2-a2b1)k],
正是
,因此
清楚地描述四元數的乘法。
因為乘法交換性的缺乏,使得四元數的運算顯得繁而難,以至於向量的內積、外積引進後,四元數就被人淡忘了。然而,四元數的可除性,卻是內積、外積所不及的,譬如說,例 5 的解答,雖簡短卻不容易。然而,就四元數的觀點而言,這個問題只不過是一元一次方程式
而已,
我們可以立刻解得
。
- 1. Morris Kline: 《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 2. Harry Lass: 《Vector and Tensor Analy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