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頁 12 已在最後一頁

向量外積與四元數 (第 2 頁)

李白飛

 

首頁 | 搜尋

.原載於數學傳播第十五卷第一期
.作者當時任教於台大數學系
對外搜尋關鍵字
 
2. 四元數

三維空間向量及其內積、外積之成為數學物理的工具,大約從19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在此之前被普遍使用的,則是由 Hamilton 所創造的「四元數」。 由於複數在平面上幾何及物理的有效應用,促使人們探索一種三維「複數」的工具。 1843年 Hamilton 創造了形如 $a_0+a_1\vec{\imath}+a_2\vec{\jmath}+a_3\vec{k}$ 的所謂四元數, 其中 a0,a1,a2,a3 為實數,i,j,k 則扮演相當於複數中 i 的角色。 兩個四元數 $a=a_0+a_1\vec{\imath}+a_2\vec{\jmath}+a_3\vec{k}$$b=b_0+b_1\vec{\imath}+b_2\vec{\jmath}+b_3\vec{k}$ 的和, 定義為

\begin{displaymath}
(a_0+b_0)+(a_1+b_1)\vec{\imath}+(a_2+b_2)\vec{\jmath}+(a_3+b_3)\vec{k}
\end{displaymath}

至於乘積則由

i2 = j2 = k2 = -1


\begin{displaymath}
ij=k=-ji,\quad jk=i=-kj,\quad ki=j=-ik
\end{displaymath}

及分配律來定義,也就是說

\begin{eqnarray*}
ab &=& (a_0b_0-a_1b_1-a_2b_2-a_3b_3)
+ (a_0b_1+a_1b_0+a_2b_3-...
...b_0+a_3b_1)\vec{\jmath}
+ (a_0b_3+a_1b_2-a_2b_1+a_3b_0) \vec{k}
\end{eqnarray*}


我們可以驗證,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對於四元數系照樣可行,就像在複數系中一般,只除了乘法交換律並不滿足。可除性較不明顯,但卻是相當重要的。 若 $a=a_0+a_1\vec{\imath}+a_2\vec{\jmath}+a_3\vec{k}$, 定義 $\bar{a}$ $=a_0-a_1\vec{\imath} - a_2\vec{\jmath} - a_3\vec{k}$ 為其共軛數,則 $a+\bar{a}=2a_0$$a\bar{a}$ $=\bar{a}a$ =a02+a12+a22+a32 皆為實數。 令 $\vert a\vert=(a_0^2+a_1^2+a_2^2+a_3^2)^{\frac{1}{2}}$ 而稱之為 a 之範數(絕對值)。 顯然,若 $a\neq0$,則, $\vert a\vert^{-2}\bar{a}$a 之倒數。

我們若仔細觀察四元數的乘積定義,不難發現向量的內積、外積隱含其中。 若 a=a0+a1i+a2j+a3k,我們稱 $\alpha=a_0$a 之純量部分(實數部分), u=a1i+a2j+a3ka 之向量部分(虛數部分),當 $a=\alpha+u$, $b=\beta+v$,則 $ab=\alpha\beta+\alpha v+\beta u+uv$$\alpha\beta$ 為一純量,$\alpha v$,$\beta u$ 為向量,然而 uv 是甚麼?

由乘積定義可知 uv =(a1i+a2j+a3k)(b1i+b2j+b3k=-(a1b1+a2b2+a3b3)+[(a2b3-a3b2)i+(a3b1-a1b3)j+(a1b2-a2b1)k], 正是 $-u\cdot v+u\times v$,因此 $(\alpha+u)(\beta+v)$ $=(\alpha\beta-u\cdot v) + (\alpha v+\beta u+u\times v)$ 清楚地描述四元數的乘法。

因為乘法交換性的缺乏,使得四元數的運算顯得繁而難,以至於向量的內積、外積引進後,四元數就被人淡忘了。然而,四元數的可除性,卻是內積、外積所不及的,譬如說,例 5 的解答,雖簡短卻不容易。然而,就四元數的觀點而言,這個問題只不過是一元一次方程式 $\vec{a}\vec{v} = -c+\vec{b}$ 而已, 我們可以立刻解得 $\vec{v} = \vec{a}^{-1}(-c+\vec{b})$ $= \frac{-\vec{a}}{\vert\vec{a}\vert^2}(-c+\vec{b})$ $=\frac{1}{\vert\vec{a}\vert^2}(c\vec{a}-\vec{a}\times\vec{b})$

1. Morris Kline: 《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2. Harry Lass: 《Vector and Tensor Analysis》.

   

上頁 12 已在最後一頁

回頁首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寫信 給我們。)
EpisteMath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編輯:張觀洋 / 校對:陳文是 / 繪圖:簡立欣 最後修改日期:4/2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