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表到雙表——重差術的方法論研究 (註釋)

李國偉

 
註釋

...註1
I. Lakatos, History of Science and its rational reconstructions, in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78, p.102-p.138.
...註2
I. Lakatos, Proofs and Refutations, the logic of mathematical discove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76.
...註3
李迪:〈中國傳統數學的程序性〉,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集刊,第一卷第二期,1987,p.219-p.232。
...註4
K. Chemla: Should they read Fortran as if it were English?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集刊,第一卷第二期,1987,p.301-p.316。
...註5
李國偉:〈初探「重差」的內在理路〉,《科學月刊》,第十六卷第二期,1987,p.121-p.126。
...註6
本文中所用《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等文句,均引自錢寶琮點校《算經十書》,中華書局,1963。
...註7
李繼閎:〈《九章算術》中的比率理論〉,《九章算術與劉徽》,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2,p.228-p.245。
...註8
吳文俊:〈我國古代測望之學重差理論評介兼評數學史研究中某些方法問題〉,《科技史文集》,第8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p.50-p.30。
...註9
吳文俊:〈《海島算經》古證探源〉,《九章算術與劉徽》,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2,p.162-p.180。
...註10
白尚恕:〈劉徽《海島算經》造術的探討〉,《科技史文集》,第8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p.79-p.87。
...註11
本文初稿完成後,看到白尚恕:《九章算術注釋》,科學出版社,1988,對「望松」與「望津」都作了證明,不過證明方法與本文略有不同,所以本文還是保留了「望松」的證明。
...註12
傅大為:〈論《周髀》研究傅統的歷史發展與轉折〉,《清華學報》,第十八卷,1988,p.1-p.41。
...註13
本節史實與引文請見〈舊唐書天文志上〉,《歷代天文律曆等志彙編》第三冊,中華書局,1976,p.666-p.669。
   


最後修改時間: 3/27/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