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第一頁 1234 次頁

 

首頁 | 搜尋

.原載於科學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十期
.作者就讀於美國Tufts大學物理系研究所
 

理性之夢
這世界屬於會作夢的人

(The Dreams of Reason: The Computer and the Rise of the Sciences of Complexity)

郭中一 (Heinz R. Pagels)
牟中原;梁仲賢

 
 

在國內書肆中充斥股票投機、符籙星卜、談禪說玄、東洋漫畫、考前複習的同時, 天下文化公司能夠邀集專業科學研究人員,出版「全方位思考系列」叢書, 嘗試引導肯思考的心靈,接觸世界一流的思想,尤其是跨學門、 曠懷遠矚的一流科學家的思考,實在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出版走向。

國內大規模翻譯出版科普叢書的,如早年的徐氏基金會,因乏人主持,譯筆參差不齊, 且內容多偏向技術層次;中華書局的科學叢書則質較精純,可惜未能持續; 復興書局曾出版一套科學譯叢,價廉物美;與科學月刊社合作的科學圖書社, 由於有廣大作者群的支持,曾出版大量高水準的科普讀物,成為青年學子心靈的甘泉, 可惜因故未能繼續營業;目下出版量最大的要算是牛頓出版公司的系列叢書, 可惜選材蕪雜,多由日文直譯,甚至其中漢字亦不知改譯為正確中文譯名 (如elementary particle, 不知譯為「基本粒子」,逕從日文漢字,譯為「素粒子」, 不知可有「葷粒子」否?),更有談靈異現象的反科學題材出現, 造成的結果可能是假科學之名而阻礙了正確科學觀念的建立, 加強社會俗文化中假科學之名以自重,以便推銷怪力亂神思想的現象 (如動輒言宗教科學、靈異科學)。

天下文化公司所出版的這一套「全方位思考系列」,策畫周詳,選書適恰, 譯者也學有專長。選譯的書目,已超越純粹的介紹科學新知, 而進乎科學家對人類走向的終極關懷, 或由科學家傳記探求科學研究的真實歷程與科學家的心理狀態。 這一套叢書中,視界最寬廣,見解最精闢,且因此相應的翻譯工作也最繁重的, 當屬《理性之夢》一書了。筆者特撿此書為評論的對象, 藉以談談科普作品翻譯的理想標準。


原作者的觀點

原書作者佩格斯早年從事量子場論的研究,逝世前也是本書撰寫期間, 則致力於量子宇宙學的研究。與他專業的研究相關較多的是他先前寫的兩部科普讀物: 《宇宙密碼》(Cosmic Code)及《完美的對稱》(Perfect Symmetry, 本書的原作者介紹中譯為「全對稱」,誤矣;全對稱應為Complete Symmetry的譯名)。 本書談及目前科學研究中的各尖端學門,並致意於心物之間的關聯, 全書並隨時警醒地對各學門保持批判的態度,指點出不足之處。全書氣象博大, 而言之有據。這並非易事,讀者只要反觀中文著作中如《河殤》 或金觀濤引科學理論而成立的史觀,便可知妄意求大而基礎論證不堅實的弊病。

在譯本的前言中,黃榮村先生已有對原書的評介,此處不再贅言。 然而若能對原作者的背景有所了解,對讀者了解本書的立場、 欣賞作者的特出見解或避免其偏蔽,都有極大的幫助, 也是一位優秀的譯者除翻譯原書內文外應做的工作。本書譯者的譯筆大致忠實也流利, 但對翻譯工作之應為批判式的吸收則見地不足。當然,這是春秋責備賢者的態度, 要做到這步工夫,絕非易事。學力須與作者相埒,見解或更超卓方可。

在此筆者願就一點略做鋪陳,或許對本書的讀者有所助益:本書作者專長為量子場論, 原致力於理論高能物理,以如此的背景,談如此的題目, 奇怪的是全書並無一語談及目前在量子場論的研究中最為風行,號稱「兼賅萬有論」 (Theory of Everything)的超弦(superstring)理論。 這顯示了作者獨特的物理品味與科學觀。

原來超弦理論承襲的是傳統西方思想解析的路子,認為見樹即見林。 所有的物質層層解析,最後只是基本的一維弦狀物體組成。了解了弦的裂解與接合, 原則上所有物理已然解決。超弦理論的起源, 是為了原來點狀基本粒子的量子場論引致種種無限大的量, 如將零維的基本粒子擴展為一維的基本弦, 則種種無限大的量可以在特殊維數的時空中相消,從而得到有限的物理量。

如果比較起本書所採的統合觀點,如此的「兼賅萬有論」,不免顯得蒼白貧乏, 既無豐富的內涵,又缺乏物理洞識所展現的生命力。在人類的科學發展史上, 大概也從未有過如此專因針對計算上的技術問題導出任何偉大結論的。 雖然超弦理論引發出數學上的許多新課題,並統合了數學中的幾個領域,但在物理上, 可說是了無新意。當然,超弦理論仍在研究當中,此時論成敗還嫌過早, 但近年來日益趨向為純粹數學的研究則宛然可見。

本書文、詞的翻譯上,大致尚稱盡職。兩位譯者皆從事物理化學的研究,難免在超出研究範疇的課題上顯得力有未逮,使得譯文的品質並不均一。在此筆者願隨處指出,並加解釋。

   

已在第一頁 1234 次頁

回頁首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寫信 給我們。)
EpisteMath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編輯:謝易達 / 校對:黃怡碧 最後修改日期:3/18/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