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頁 123456 次頁

謎樣的計算機科學之父 (第 5 頁)

李國偉

 

首頁 | 搜尋

.原載於科學月刊第三十卷第十一期
.作者當時任教於台大數學系
對外搜尋關鍵字
 
人工智能

涂林擔任計算機實驗室的副主任,但是涂林沒有實權。因為當時英國政府急於發展計算機,用在製造原子彈的任務上,所以威廉斯趁勢打造自己的王國,把紐曼原來的方案涼在一邊。而涂林大才小用,只能做些雜七雜八的事。不過在這一片混亂中,涂林於一九五○年發表了一篇思慮清晰的哲學論文:〈計算機械與智能〉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是人工智能研究上,一篇具歷史性的文獻。

涂林討論的問題是如何研判機器會不會思想,他採取的方法不是思辯性的分析,而是建議一種可操作的評判標準。他提出所謂的模仿遊戲 (Imitation Game) 來研判計算機的思考水準,這個遊戲的布局如下:在一個房間裡安置一台計算機和一位助理,在另一個房間裡有一位詢問者。詢問者分別與計算機及助理以通訊管道連接起來,並且利用鍵盤敲擊出螢光幕上的文字交談。

詢問者事先並不知道哪一個通話的對象是計算機,他用各種各樣的問題查探二者的真實,遊戲終結時詢問者要決定哪一個是計算機。在遊戲過程中,計算機盡量要讓詢問者猜不出自己的真實身份,而助理的作用在協助詢問者做出正確的判斷。現在一般稱呼這種類型的遊戲為涂林測驗 (Turing test),如果計算機能以高成功率瞞騙過詢問者,我們就可以說計算機已有人腦思維的功能。

涂林自己很樂觀地認為在二十世紀末,計算機的功能已經強大到多數人不能否認它有思考能力。但是目前電子計算機的功能,雖然已經發揮到連涂林也不見得想像得出的地步,然而定期在世界各地舉行的涂林測驗比賽,至今仍然無法讓計算機展現接近人的思考能力。不過涂林的想法與信心不僅刺激了人工智能的研究,也使心理學產生變革,更間接催生了當代的認知科學。人腦到底是不是電腦,也成為研究人類心靈與意識上爭論不休的問題。

   

上頁 123456 次頁

回頁首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寫信 給我們。)
EpisteMath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編輯:朱安強 / 繪圖:簡立欣 最後修改日期:2/17/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