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於科學月刊第十七卷第七期 .作者當時任教於台灣大學數學系 | |||
群論的起源
曹亮吉 |
「群」這個觀念在數學及自然科學中都非常重要,而它的起源則是為了解方程式。
一次、二次方程式的解法很早就為人所熟悉。高次方程式的解法有兩個方向。其一為數字係數方程式的數值近似解,這種方法最早在中國發展得很完善。另一種則為文字係數方程式的根式解,它在十六世紀上半因義大利一些數學家解決了三次及四次的問題,而掀起了高潮。
一般的三次方程式都可以經由移根的處理,而變成x3+px+q=0。若以ω表1約三次方根 ,則此方程式的三根為
其中 這些公式都是由係數經四則運算及開方運算表示出來的,所以說三次方程式有根式解四次方程式一樣有根式解,雖然其公式比三次的要複雜得多。 當三次及四次方程式獲解後,大家的注意力自然就轉到五次方程式。 在這方面,雖然經過十七、十八兩世紀的努力,但幾乎都交了白卷。 直到十八世紀末的Lagrange (1736-1813年),才算有些突破。他經由方程式根的置換觀點,把四次以下的方程式給予統一的解法。 先以三次方程式為例。令
考慮
則 將(x1,x2,x3)的順序重排,就稱為xi的一個置換, 譬如(x1,x2,x3)(x3,x1,x2)就是一個置換。 而在xi的置換之下,y1變成了y2,y2變成了y3, 而y3變成了y1,因此我們得到y1,y2, y3的一個置換(y1,y2,y3)(y2,y3,y1)。 同理,xi的置換(x1,x2,x3)(x3,x1,x2)也引起y4, y5,y6的一個置換 (y4,y5,y6)(y5,y6,y4)。xi的置換一共有6個, 它們把y1分別變到yi。 這6個置換中有三個 引起y1,y2,y3間的置換,使y13=y1y2y3不變;也引起y4,y5,y6間的置換, 因比也使 y43=y4y5y6不變。但另外三個xi的置換 則使y1,y2,y3與y4,y5,y6兩者之間互變。這就說明了xi無論怎麼置換, f(y)的係數y13+y43及y13y43總是不變,所以它們是xi的對稱式,因此可以寫成為原方程式係數的有理式。 經計算可得 f(y)是y3的二次式,稱為原方程式的預解式,因為由f(y)=0,我們可以解得y13及y43,再從y1、y4(它們正是前面所提到的u及v)及 ,就可以得到三根的公式。 這種利用根置換求得根式解的方法可以用到四次方程式。解四次方程式時, 若令 ,為1的四次方根,則xi的24個置換,會把y1變成yi, 。這24個yi分成六組,每組10個,組員之間所差的是i的倍數,譬如y1,y2=iy1,y3=iy2,y4=iy3為一組。組員的乘積,譬如 y1y2y3y4=y14,為預解式的一根。可惜這樣的預解式為六次,所以行不通。
然而y1的選擇並不是那麼死板。我們可以試xi的任何有理式。若令
y1=x2x3+x1x4,則xi的24個置換只能使y1變成y1,
y2=x1x3+x2x4或
y3=x1x2+x3x4,而任何一個xi的置換一定引起yi的置換。所以
的係數在xi的置換之下是不變的,因此是原來四次方程式 x4+ax3+bx2+cx+d=0的係數的有理式。由計算可得 如此,我們就可以解出預解式f(y)=0的三個根y1,y2,y3。因 y1=x2x3+x1x4及 x1x2x3x4=d為已知,所以x2x3,x1x4可解。又由 我們得到x2+x3的二次式,所以x2+x3可解。最後從x2+x3及x2x3可解得x2。其他根的求法類似。 Lagrange成功地用根的置換觀點,解了三次及四次方程式後,自然用同樣的方法試著去解五次方程式。為了進一步了解這種嘗試,我們用濃縮的表示法來代替所談的置換。譬如 表示根是依 ,這種方式置換的,就以(1,3,2)表之。如果置換為 ,則以(l,2)(3)表之,而簡寫為(1,2)。如果置換為 ,則以(1)代替(1)(2)(3)來表示。請注意:括號內的數字是環狀排列的,因此 (10xA14130xA1412)=(3,2,1)=(2,1,3)。
三個根的置換一共有6個:(1),(1,2),(2,3),(1,3),(1,2,3),(1,3,2)。它們之間可以做合成的運算。譬如先做置換(1,2),再做置換(1,3,2),則x1先變成x2,再變成x1,x2先變成x1,再變成x3,而x3先是不動,再變成x2所以合成的結果為 (1)(2,3)=(2,3)。設G表由此6個置換所形成的集合,則合成的運算有如下的性質:
一般而言,若G是一個集合(不管有限或無限),而對應於其中任兩元素g1,g2,都有一元素g1g2,稱為g1,g2兩元素的合成,並且滿足以上四個條件,則稱G為一個群。
群的例子很多,上述所言三個根的置換就成為一個群,稱為三階置換群。又如,整數(或有理數)在加法合成之下成為一個群;非0有理數在乘法合成之下也成為一個群等等。群的合成運算雖然符合結合律,但卻不一定符合交換律。譬如,在三階置換群中, 我們已經看過 (1,2)(1,3,2)=(2,3),然而倒過來合成,則 (1,3,2)(1,2)=(10xA1413)。
現在我們以群的觀點重看三次方程式的解法。
我們以S3表示此三階置換群。讓H表S3中的元素使y13,
y43不變者(即,讓y1,y2,y3互變;y4,y5,y6互變者),
則
H=(1),(1,2,3),(1,3,2)
在H中仍然有合成運算,而且仍然滿足群的四個條件,所以H也是一個群。但H含於S3中,而且所用的合成運算相同,所以我們說H是S3中的一個子群。在S3中而不在H的元素集合可表成為 它使y13變成y43,而使y43變成y13。簡單地說,H,(1,2)H都可以看成預解式兩根y13,y43的置換。
再看四次方程式。我們以S4表示相應的四階置換群。它的元素一共有24個,我們以下表列出:
所謂類型(1,2,3,4)是指四個數字都出現在同一括弧內者,如(1,2,3,4)等,一共有 個(環狀排列).其餘類型的意義類推.
在S4中讓 y1=x2x3+x1x4, y2=x1x3+x2x4, y3=x1x2+x3x4都不變者,仍然組成一個子群.
H={ (1),(1,2)(3,4),(1,3)(2,4),(1,4)(2,3)}
在S4中而不在H的元素可分成五個子集合(不是子群):
(1,2)H,(1,3)H,(2,3)H,(1,2,3)H,(1,3,2)H
連H[=(1)H]共有6個子集合,而同一子集合中的元素都引起y1,y2,y3 間同樣的置換。因此這6個S4的子集合都可看成預解式三根y1,y2,y3 的置換; , ,, 。
上述S3及S4的H都有如下的性質:gH=Hg對任何g都成立。具有這樣性質的子群稱為正規子群。
如果把三次及四次的想法,拿來看五次方程式, 則我們要找根xi的有理式yi,。 然後令H為五階置換群S5中使yi都不變的子群, 然後把S5分成為幾個子集合Hi,i=1,…,k的聯集。 同一個子集合的元素所相應於yi的置換都相同,而不同的子集合相應於不同的置換, 因此子集合的個數k不能超過m!個;事寶上k要為m!的約數。 同時每個子集合的元素個數和H的一樣多, 所以H的元素個數正好是S5的元素個數120的約數。此外, H要為S5的正規子群。從進一步的群理論,我們知道, 除S5及{ (1)}兩個子群外,S5只有一個正規子群A5, 其元素個數為60。所以符合上述條件的H只可能是S5或A5, 而其相應的yi的個數m就要為1或2。但可證明對一般的五次方程而言, 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我們找不到適當的yi, 所以用Lagrange的方法無法找到五次方程式的根式解。雖然這並不就證明五次方程式不能有根式解, 但卻給這樣的結論提供了強烈的暗示。
受了Lagrange的影響,日後Abel(1802-1829年)終於證明了一般的五次以上方程式沒有根式解,而Galois(1810-1831年)對一個給定的特殊方程式,「何時有根式解,何時則否」,也能根據根的置換原理,而有一定的判斷準則。
由於Lagrange、Abel及Galois等人的努力,根式解方程式的問題終於告了一個段落。然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引起的群理論的探討,本身卻成為現代代數學的一支。經過一個半世紀的演變,群論本身不但有豐富的內涵,而其觀念與應用不只是遍及數學各個角落,而且更侵入了晶體學、化學、物理等領域。
|
對外搜尋關鍵字: .Lagrange .正規子群 .Abel .Galois .方程式論 |
|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 或 寫信 給我們。) |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
編輯:鄧惠文 | 最後修改日期:4/29/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