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medes(阿基米德)論面積 (註釋)

康明昌

 
註釋

...註1
埃及人關於半徑為 r 的圓面積公式是 $\frac{256}{81} \cdot r^2$$\frac{256}{81} \approx 3.1604$。見 Morris Kline 書,19頁。
...註2
如果讀者不是像 Apollonius 那麼熟悉圓錐曲線的性質,他可以假設過 A 點的切線方程式是 $ y= \frac{x}{4} +1$。我們在第四章第一節就可以導出這件事。
...註3
要得到 $\frac{LM}{NM}=\frac{CP}{KP}$,直接由各點的座標,當然也可檢查出來。
...註4
假設 (a,a2) 是拋物線 y=x2 上的任意點,如果讀者知道通過 (a,a2) 的切線方程式是 y=2ax-a2,很容易可以導出這個性質。我們在第四章第一節會說明如何求出這個切線方程式。
...註5
梯形 RkPk+1 是梯形 RkQk+1Pk+1Pk 的簡寫。
...註6
許多人相信 Euclid 是 Platonic school 的弟子。見 van der Waerden 書,P.196。
...註7
很有趣的是,Archimedes 完全意識到這些推論的瑕疵。將近二千年後的 Leibniz(萊布尼茲)遇到同樣的情形,卻毫無意識到這些推論的不嚴謹性,見 van der Waerden 書,P.214。
...註8
這是所謂 Pell equation。其歷史與解法可參看任何一本初等數論的教科書。許多人相信 Archimedes 並沒有把這個方程式的答案解出來。
...註9
van der Waerden 書第八章與 Morris Kline 書第八章詳盡的討論希臘數學衰退的原因。
...註10
Struik 書 P.48,對於 Platonic school 與 Democritus' school 的不同,有相當新穎的說法。
...註11
Archimedes 這些方法寫在一本《the Method》的小冊子,在 Newton(牛頓)與 Leibniz(萊布尼茲)時代已經失傳。直到1906年,這本小冊子在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le) 才被人們發現。見 van der Waerden 書,P.212。
...註12
或者我們知道通過五點的切線方程式。
...註13
為了使我們的圖形清楚起見,上述的補助線沒有畫出來。但是讀者只要利用「拋物線的面積(第二個方法)」中拋物線切線的性質,再配合相似形關係,就可證明 $RM_1=\frac{RM}{4}$
...註14
(2)是由(1)利用「Eudoxus 性質」得到的。二十世紀的讀者已經具備了無窮等比級數的工具,由(2)就可導出 $\beta=\frac{4\alpha}{3}$。但是 Archimedes 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無窮級數?
...註15
與上一節利用「Eudoxus(或Archimedes)性質」一樣。
...註16
讀者如果自己想不出如何利用槓桿原理發現這個定理,請參考 van der Waerden書P.214。
...註17
本章的情節是作者自己杜撰的。有關數學的部份,全部是有憑有據的;有一部份地方使用解析幾何是為了討論方便,Archimedes 是不知道如何把幾何圖形用代數方程式表示出來的。
   


最後修改時間: 4/2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