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衰變與考古斷代
翁秉仁 |
.作者任教於台大數學系 .本文節錄改寫自作者《微積分講義》 |
由實驗得知,放射性元素衰變的速率與其總量呈正比,令 M(t) 為時間 t 之總量,M0 為 t=t0 時之總含量,則
作與前節類似的計算,可得
|
大氣中放射性的碳14二氧化碳與正常二氧化碳之比率近於定值。因此經由呼吸作用動植物體內也含有相同比率的放射性碳。但動植物死亡後,體內碳14不再獲得補充,因此隨著放射衰變,碳14的比率乃依前述衰變法則降低。利用這個方法,我們可以檢測考古遺址中發現的獸骨、木炭、貝殼、炭化種子的碳14含量,以斷定遺址存在的時間。遺址時間的測定,在考古人類學上有基本的重要性,藉以排比不同遺址間之先後,判別文化之傳承或相互影響。在碳14斷代法發明前,考古學家只能藉由間接的方法(某些器物的使用,陶器取樣類型之近似與複雜度等)來判斷。因此碳14斷代法的問世,是人類對史前史研究的一柄利器。
|
|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
最後修改日期:9/30/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