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on, Isaac
牛頓

 
People
首頁 | 搜尋


 

Isaac Newton(1642∼1727),英國的數學家及物理學家,微積分主要締造者,萬有引力理論的發明者。

Newton 在1642年生於英國的 Lincolnshire,是個早產兒,且是個遺腹子。1661年上劍橋大學,但無特別表現。其實在大學期間,他已經摸索出二項展開式,為其微積分奠下基礎。

1665年倫敦發生大瘟疫,Newton 回到家鄉的農場,開始構思萬有引力學說。然而由於實際觀測與理論計算所得的數據有些出入,加上數學上的一些障礙,Newton 並沒有發表他的學說。

Newton 於1667年回到劍橋,並於1669年成為講座教授。1672年入選為皇家學會院士,提出稜鏡分光的實驗報告,然而 Hooke(1635∼1703, Hooke 定律的發明者)卻認為 Newton 抄襲其研究,而予以無理且無情的攻擊。如此一來 Newton 視發表為畏途,不但萬有引力暫時見不得天日,也導至誰先發明微積分的紛爭。

1684年,Hooke 吹噓他已經得到天體運行的規律,刺激 Newton 再度燃起對萬有引力學說的狂熱。此時地球的大小已有較正確的數據,而且他也用微積分解決了困擾他十多年的問題:「若球體離球心等距離處的密度都相同,要求其對萬有引力,是否可以把整個球體的質量集中在球心而為之」;這樣整個萬有引力的理論就能完整地解釋了星球運動。於是 Newton 開始撰寫《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部曠世巨作,而於1687年完成並出版。

Newton 的微積分是冪級數式的。他先把非整數指數的二項式以冪級數表示,再把其他主要函數經由與二項式的關係,而表成冪級數,而冪級數的微積分就是逐項微分與積分。他還善用微積分基本定理,並把微積分廣泛用到物理學上。

完成了《Principia》後,Newton 也就離開了學術。他先成了國會議員,再做製幣廠廠長,最後於1703年坐上皇家學會會長的寶座,直到幾乎老死。Newton 終身未婚。

當國會議員時,Newton 沉默寡言。有一次突然站起來,同僚都想聽聽他的高見,卻只見他走到窗邊,關上窗子,喃喃說有點風。他是位稱職的製幣廠廠長。不過最擅長辨認錢幣真偽,使偽幣製造者聞之喪膽。成了皇家學會會長,Newton 指使學生控告另一位對微積分有至大貢獻的 Leibniz,說他的微積分是抄襲 Newton 的──經皇家學會審判,認定的確如此!

英國沉醉於 Newton 的成就,執著於 Newton 的微積分符號,難懂的極限觀念,及《Principia》中的古典幾何表示法,逐漸喪失數學與物理的領導地位,而歐洲大陸則用 Leibniz 的觀念與符號(其符號至今世界通行),使數學與物理有長足的進步。

本文大部份取材自曹亮吉所著《數學導論》與《阿草的葫蘆》。

 
對外搜尋關鍵字:
Newton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Leibniz
 

(撰稿:曹亮吉/台大數學系)

回頁首
 
參閱: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寫信 給我們。)

 
EpisteMath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最後修改日期:6/7/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