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3/14/1879-4/18/1955) (註釋)

許仲平

 
註釋

...1
羅倫茲(Lorentz)首先在1895年發現近似的相對時間和時空變換, 一直到1899年才寫出精確的時空變換。但是事實上拉默(Larmor)在1898年就已經發現精確的時空變換。 可是今天大家說它是羅倫茲時空變換。 說來奇怪,羅倫茲(1853-1928) 一輩子都不認為相對時間是真正的物理時間。

彭卡勒(Poincare)是近世偉大的法國數學家,(也是物理學家)。他在1898年就以非凡的洞察力分析時間概念, 懷疑同時性的客觀意義。1904年他首先正式提出相對原理,而認為「以太」(傳播光的介質)是不能被觀測的, 知道光速是不可能被超越的,他理解用恆等光速來校正時鐘便會得到相對時間。 他比羅倫茲更進一步,推廣時空變換群,後世稱為彭卡勒群(Poincare group), 認為相對時間可以是物理時間。相對論的基本數學框架都已經建立起來了, 但是基本觀念和原理還沒有完全澄清,所以要等到1905年它才正式誕生。

彭卡勒和愛因斯坦都是正直的科學家,可是他倆互相之間無論寫論文或演講都不提對方的工作和貢獻,他倆都常提到羅倫茲的貢獻。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也可能在短期內誕生,但是廣義相對論就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出現。雖然少數著名物理學家,如泡利(Pauli)和懷恩曼(Feynman),講到相對論時都鄭重的提起彭卡勒。可是現在看來,彭卡勒在相對論方面不平常的貢獻,並沒有在物理界得到適當的評價。可見科學家的眼睛並不永遠雪亮,科學歷史的天秤也不是永遠公平的。(參看註6)

...2
他倆婚前有一嬰兒 (她叫Lieserl),無力撫養,不知下落。他的母親劇烈的反對這件婚事。
...3
一個學科學的大學生,難免會問自己, 衡量自己:「將來能做些什麼?」一般來說,如果他在與朋友通信或談話中, 討論起目前科學前線上的問題,而且嘗試去解決。這表示他在將來的發展具有相當的潛力。
...4
愛因斯坦那班共有5個同學畢業, 其中三人留在系內當助教,而他與蜜列娃一畢業就失業,一籌莫展的面對無情的現實生活, 只能靠當「家教」和「打零工」來維持貧困的生活。韋伯教授死時,愛因斯坦憤恨的說了一句話, 大意是「死的好!」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愛因斯坦的不幸實在是物理學的大幸:他開始思考物理問題時, 遠離學院,不受學院傳統氣氛的影響,因而更能做出獨創性和革命性的貢獻。 幾乎所有後來研究愛因斯坦生平的專家,都認為密列娃對愛因斯坦的影響和幫助是微不足道的, 因而不提起她。即使提到,也只說負面的話,例如說它是「dull」的人。這不像是早年的她。 像這樣從大學時代就互相思慕和熱烈相愛的兩顆心,後來竟然破碎了- 由於日常生活中互相不容忍的事與日俱增。離婚時,女方提出,如果將來得諾貝爾獎金, 要用來作為贍養費。男方答應。不久之後也實踐了這諾言。

...5
任何一個人只要堅持某某科學理論不是一套完整的理論,勝算都很大, 因為科學理論遲早總是要被修改的。
...6
波恩 (M. Born,1882-1970) 在1925年大力幫助他手下的助教海森堡建立量子力學, 他自己在1926年正確的對波函數作出機率解釋。但它一直等到二十八年後才得到諾貝爾獎。
...7
A. Pais 的書《Subtle is the Lord...》仔細的討論和分析愛因斯坦一生研究工作的成敗得失等等, 作者是很聰明而且很飽學的物理學家,這是一本非常有份量的書。
...8
楊是楊振寧。 楊-密爾斯的規範場理論是1954年提出的。
   


最後修改時間: 4/2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