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第一頁 1234 次頁

 


首頁 | 搜尋

.原載於數學傳播十五卷四期
.作者當時任教於交通大學應數系、所
 

分枝現象與理論

林松山

 
 


1、簡介

近二、三十年來,分枝現象 (bifurcation phenomena) 及理論 (bifurcation theory) 在數學及自然科學上受到格外的重視及研究。

首先我們來看看一個經常可見到的現象。拿一根細長的金屬棒。 在棒的兩頭向內稍稍用力,此時棒不會彎曲。當力量夠大時,則棒會彎起來。 再繼續加大壓力,棒可能會彎了兩彎。其變化如下圖:



在此實驗中,我們可用兩個量來描述。一為壓力 λ,另一為角度 θ, 此角度是量金屬棒在左端與水平方向所張開的角度。 若以λ為橫軸θ為縱軸,畫一幅分枝圖(bifurcation diagram), 則上述現象可清楚在圖1表現出:



圖1

集合 A= $\{(\lambda,0): \lambda>0\}$ 表示棒子不變形、不彎曲的狀態, 通常稱為主枝(main branch 或 trivial branch)。而當 $\lambda=\lambda_1$時, 由主枝A長出新枝B= $\{(\lambda,B_\lambda):\lambda>\lambda_1\}$, 通常稱為分枝(bifurcation branch)。 沿著B$\lambda=\lambda_2$時又長出另一新枝C= $\{(\lambda,C_\lambda):\lambda>\lambda_2\}$。 若以A為準,則C為第二次分枝(Secondary bifurcation branch)。 在上述情形,當λ為$\lambda_1$$\lambda_2$時, 稱為臨界態(critical),在此時由主枝長出新枝來。

在研究分枝現象時,至少我們希望能了解下面的幾個問題:

(甲)在何處主枝會長出新枝來?
(乙)分枝時,會分出多少枝?
(丙)分枝前後,主枝及分枝的穩定性如何變化?
(丁)新的分枝能長出多遠?

以圖1為例,則上述問題可回答如下:

(甲)在$(\lambda_1,0)$由主枝A長出分枝B,然後在 $(\lambda_2,B_{\lambda_2})$由主枝B長出分枝C
(乙)每次長出二分枝,此分枝對AB對稱。
(丙)當新枝長出後,原主枝就失去穩定性(圖1中用虛線表示),而新枝則為穩定態(用實線表示)。
(丁)新分枝皆可拉到無窮遠,即 $\lambda>\lambda_1$$\lambda>\lambda_2$

值得注意的是,穩定性的交換是個重要的變化。因為不穩定的狀態, 在自然界是觀測不到或只是極短暫的存在。因此,不穩定狀態只是理論上、 數學的存在。

上述我們所描繪的現象,是個高度理想化的想像實驗。實際上,因材料及用力不均, 所呈現的彎曲變化現象,不會整齊到如圖1所示。但重要的是:我們發現, 力量要大到某個程度(超過臨界力),才能發現顯的彎曲現象。而不是稍稍用力, 即有明顯的變化。下面一節,我們嘗試用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式來說明圖1所示的現象。

 
對外搜尋關鍵字:
泰勒展式
隱函數定理
混沌
Navier-Srokes方程
疊代映射
劇變理論

已在第一頁 1234 次頁

回頁首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寫信 給我們。)
EpisteMath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編輯:寸盈敏 / 校對:黃怡碧 / 繪圖:簡立欣 最後修改日期:6/17/2002